【中正E報】推動偏鄉教育 希望山海之間
【記者 傅裕美、周霈翎/嘉義民雄報導】
片長:2分40秒
2015年7月,嘉義大學與懷恩慈善基金會,共同簽訂山海希望工程計畫,於2015年8月1日開始實施,實行時間規畫為十年。現在跟著記者一起看看計畫目前的執行狀況。
山海希望工程 嘉大握手懷恩
懷恩基金會每年提供120萬作為山海希望工程的經費,目前嘉義大學選定靠近山區的黎明國小,以及鄰近海邊的東石國小,作為計畫的合作對象。
山海希望工程計畫負責人蔡明昌說:「山海計畫,所謂的山跟海,就是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嘉義地區在山間或海邊的地區,我們能夠幫它,不管在學童的學業或者是社區的經濟發展上面,嘉義大學能夠盡一份心力。」
帶動區域振興 探掘偏鄉人才
在國小的土地上種植香草植物,透過精油產業帶動偏鄉的經濟發展,嘉義大學也提供師資培育生,開設課輔班、運動課程,希望從小培育,挖掘多方面的人才。
山海希望工程計畫負責人蔡明昌說:「我們現在的教育,其實還是有很強烈的城鄉差距,所以在這個部分我們就提供了學校的師資生,提供讓他們能夠到這些學校,去幫助學生去做課輔以及各種活動的帶領。」
東石國小教務主任吳嘉中說:「我想這個對於我們學校的師資,對多元化是有幫助的,比如說像那個在田徑、籃球、舞蹈,這是我們學校目前師資比較缺乏的部分,嘉大的學生剛好可以讓我們學生,可以學習到比較不一樣的東西。」
期待十年計畫 偏鄉多元發展
偏鄉地區的英語資源較少,所以課輔班特別注重英語課程。未來十年的時間,嘉義大學與國小期待能注入更多資源,讓學生學習更多元的知識。
東石國小教務主任吳嘉中說:「未來如果長期十年下來,應該可以幫助我們學生在,不管是在設備或者是師資上面,長期補助的話,可以讓我們學生學習更多更多元的東西,我想對於我們學生的學習成效有很大的成效。」
山海希望工程計畫負責人蔡明昌說:「就是說以嘉義地區為一個開端,來進行山邊跟海邊孩子們的拉拔以及他們的一些經濟作物,不管是技術或者各方面的提升,我覺得對於去緩和我們現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M型社會,我覺得是有幫助,而且我覺得這個部分也應該持續下去。」
平衡城鄉差距 大學一同參與
城鄉差距存在於臺灣各個區域,或許每個地區的大學都能共同參與,幫助在地的偏鄉發展。偏鄉小朋友取得資源的同時,提供資源的學生也能獲得經驗,創造彼此雙贏的機會。